“土塘”變“金塘”
邵武市吳家塘鎮雖然地處鄉下,但鎮政府邊上有個吳家塘社區,這里的生活環境跟城里的社區一樣。居民們集中住在樓房里,小區里干凈、安靜、綠化、亮化,附近有超市、商鋪、學校、運動場。全社區1600多名居民,有200多人在家門口上班,月薪2000元以上。其他沒在附近上班的居民,要么拿著不菲的退休金,要么在邵武城里買了房子,偶爾回來度假。
“謝書記,在你這里發展,做個工業園,好不好???”廖俊波問道。
“來我們這里發展,那肯定是全村老百姓舉雙手歡迎的事情!”時任吳家塘村黨支部書記謝利德答道。
謝利德還記得2005年,廖俊波來當時的吳家塘村給工業園選址時,與他的對話。那位副市長的親切和對村干部的信任,令他感動至今。已于2015年退休的謝利德,現在還在發揮余熱,幫助工業園三期征地。
“如果不是廖副市長搞了個‘金塘’,我們吳家塘還是個‘土塘’,大部分村民還要住在土木屋和棚戶區里?!辨傸h委書記黃細華說。
2006年,金塘工業園開工建設。據黃細華和謝利德回憶,吳家塘鎮區整體搬遷,當時選擇貨幣補償的被征地群眾,一戶平均得到二三十萬元補償。黃細華說:“當時吳家塘村行嶺組57戶300多人,全組只有4棟磚混房,其余全是土木房,有的還是棚戶區。得益于工業園,2012年,他們住進了鑫塘小區,人均居住面積35平方米以上,家門口就是公園?!惫I園自2006年持續至今的建設項目和園區里的企業為吳家塘提供了充裕的就業崗位,鎮里在園區固定上班的群眾有400多人,臨時工則每天能賺120至150元。
2006年以前的吳家塘鎮,老百姓出行靠渡船和鐵索橋;現在,鎮里建設了3座大橋。沾了金塘工業園的光,武邵高速在吳家塘設置了出口,加上本就處在國道上,吳家塘經濟發展占據天時地利。2005年,鎮財政收入僅300萬元。近年來,鎮里引進11家企業落戶工業園,稅收的返回部分與工業園分成。2016年,鎮財政收入達到了1198萬元。
沙地變“洼地”
金塘工業園所處的位置,曾經是一塊沙洲地,現在是全省氟化工的投資洼地。
“廖副市長目光長遠,大膽創新,敢于擔當,為邵武留下金塘這么寶貴的一筆財富?!痹鴵瘟慰〔ㄉ磉吂ぷ魅藛T的李昭忠說。
邵武是閩北工業“老大哥”,但廖俊波在分管工業以后分析出了問題。首先,全市工業園區小而散,級別低,城郊鎮工業園最大,但只有同青溪一條小河,水量滿足不了大企業的生產需求;其次,城郊鎮工業園處于邵武城區的上風口,只能發展紡織、竹木加工等輕工業;最后,城郊鎮都是良田,無法擴大工業園規模。
“我們要找個平臺做重工業?!绷慰〔▽钫阎彝嘎读俗约旱南敕?。在李昭忠的推薦下,他在吳家塘鎮找到了現在金塘工業園的位置。
2006年至今年4月擔任金塘工業園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官繼平介紹說,2005年,化工業的產值占邵武工業總產值比重在27%左右。在廖俊波的推動下,邵武市政府規劃金塘工業園一期占地1600畝,定位為精細化工產業園。
邵武市政府給了工業園1000萬元啟動資金,結果征地就花去了970萬元。廖俊波找到了邵武華新化工總經理王聰海,提出政企共建園區的探索。王聰海被廖俊波所描繪的藍圖打動,出資500萬元,占工業園投資有限公司35%股份。華新公司不僅解決了建園啟動資金問題,還以商招商,帶來幾家化工企業落戶工業園,為延伸邵武化工產業鏈做出了重要貢獻。華新公司還投資2億元引進德國生產線,在金塘工業園建設分廠。
2011年,金塘工業園被確定為省“十二五”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省“十二五”氟化工產業發展基地。昔日沙地成了投資洼地,全國各地的精細化工企業紛紛落戶金塘,其中有幾家還是上市企業。
在金塘工業園,各家企業互相合作,形成了一些產業鏈。例如,華熒公司在邵武開采螢石礦,賣給華新公司生產,安晟琪公司購買華新公司的氫氟酸生產表面活性劑中間體。
現在,金塘工業園正在沿著廖俊波當年設計的道路健康發展。截至2016年底,已開發面積8643畝,已有通過入園評審企業48家,正常生產2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家,2016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32.3億元,實現稅收4000萬元。金塘工業園作為邵武市兩大工業平臺之一,助力邵武連續三年被評為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
來源:福建日報 2017-05-26《為工業重鎮辟新路 ——廖俊波在邵武市工作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