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良發表署名文章《推動文化和自然遺產在保護傳承中煥發活力》
歷史發其源,文化鑄其魂。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蘊含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基因,隱藏著“從哪里來,向何處去”的發展密碼,是民族歷史不可替代的見證與象征。做好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就是守護民族和國家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在福建工作期間,不僅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思想和觀點,還身體力行推動保護廈門鼓浪嶼、福州三坊七巷、三明萬壽巖遺址等一系列保護文化遺產的開創性實踐,留下了許多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動人故事,特別是他還曾親自協調推動了武夷山申報“雙世遺”,實現了福建世界遺產零的突破,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范、提供了科學指引。
南平作為福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原文化入閩的主要通道,特定的文化和地理“土壤”,孕育了史傳久遠、資源豐富、形態多樣的文化遺產,朱子文化、閩越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盞建本文化等均發源于南平,全市有不可移動文物點3920處、文保單位629處、革命文物360處,尤其武夷山更是全國僅有的4個、全世界39個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之一。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首站就到武夷山,并在朱熹園作出了“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遺產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我們要增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敬畏之心,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建設與保護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擦亮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
始終把保護放在首位?!皻v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蔽幕z產是歷史的見證,是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折射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特質,保護好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歷史,有助于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我們要強化底線思維,切實履行好對這些珍貴遺產的守護之責、傳承之責,以珍愛之心、尊崇之心,保護好古建筑、老街區、傳統歷史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把閩北大地的“真寶貝”精心呵護好。要注重做好保護性修繕和開發,加大資金投入,建強專業隊伍,對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古村落等遺跡遺存進行全面摸排,加強對古街整體風貌保護、修復和監管執法力度,嚴防建設性破壞,科學嚴謹開展保護性修復。當前,要重點推動古漢城遺址與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城村進行整體規劃并申報國家遺址公園。要堅持軟硬件保護并舉,在加強對遺跡遺存實體保護的同時,不能“見屋不見人”,防止人為割裂文化遺產和原生態的居民生活,守護好文化遺產的人文底蘊、保護價值。要加強世界自然遺產與自然保護地協同保護,作為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之一,武夷山要通過積極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健全世界自然遺產與自然保護地協同保護的機制,實現對自然資源、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整體系統保護。
加快推動傳承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币訌娧芯筷U釋,加強與專業研究機構合作,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闡釋朱子文化、茶文化、閩越文化、建盞建本文化等閩北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當代價值,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要推動創新表達,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順應年輕人理解方式,運用現代表達形式將深奧的文化歷史、技藝、理念等,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充分激活人民群眾靈魂深處的文化信仰,更好體現閩北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時代價值。要創新傳播方式,強化互聯網思維,注重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把數字化融入到傳統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展覽展示過程中,為廣大公眾構建穿越時空與古人先賢對話的媒介,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展覽展示和自然遺產科普教育,讓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不再僅僅是史書中泛黃的記憶,進一步增強游覽互動性和游客參與感,加深人們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理解,從而增進保護意識,形成人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煥發光彩、永續發展。
更加注重活化利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保護傳承歷史文脈,既要讓文化遺產留得住,也要加強研究利用,挖掘多重價值,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要講好歷史故事,注重把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打造成新型文化傳播者,并加強與主流媒體的合作交流,利用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宣傳普及優秀傳統文化,在各級網絡、新媒體平臺及其他視頻網站開展文化遺產展播,舉辦優秀傳統文化論壇講座、研討會等,擴大優秀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價值引領力,凝聚推動社會發展的正能量。要培育打響品牌,發揮武夷山“雙世遺”、國家公園品牌和朱子故里優勢,圍繞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以朱子文化遺存保護利用、品牌打造、文旅融合為重點,堅持系統化規劃、整體性聯動、項目化運作,有效整合區域資源,通過以點帶面、區域聯動、全面提升,全面打響“在南平看見美麗中國、文化中國”品牌。要推動文旅融合,引進一批懂旅游、會管理、善營銷的專業團隊,培育一批符合年輕人品味、富有時尚活力的新業態,推動自然風光、景區打造、產品策劃、旅游服務深度融合,把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轉化為創意資源和文化產品,成為南平城鄉新的文化符號,打造自然景觀優美怡人、綠色產業特色鮮明、人文環境從容優雅的美麗和諧家園和國際休閑度假圣地。
今天從歷史中走來,未來始于足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汲取先行者的智慧和營養,大力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進一步打造風景經濟、建設福建客廳,給美麗風景注入文化靈魂,給美好生態注入文化活力,為推動“兩個結合”作出南平努力。(林瑞良)
【稿費說明】對本網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請第一時間主動聯系我網,我網將按照《閩北日報》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費,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如第一時間,未能聯系我網(需提供手機聯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概不負責。
【聯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梅峰路45號7樓。電話:0599-8868501、18650668593。郵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 福建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180004]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113330003] 閩ICP備[05001716]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68501 舉報郵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12390
- 單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梅峰路45號報業大廈7層 廣告熱線:0599-8868501